《她和她的她》作品的誕生,再次敲響了有關PTSD議題的注視,與先前2019《我們與惡的距離》或者同年(2022)推出的《火神的眼淚》相比,《她和她的她》更純粹、溫柔的把PTSD患者的視角給詮釋出來。就以認識PTSD而言,這三部優質台灣影集實在缺一不可,不僅擁有教育性質更擁有治癒、療癒的效用。
#簡單認識何謂PTSD
「壓力」一詞在近年來的確越來越備受矚目,不管是社會型態的改變促成每個人所承受的壓力量更多,或是其他內外在因素造成的精神問題,壓力的面對、調節及釋放是每個人應該學習的。若當壓力超出個人心理狀態所能乘載的時候,輕則短暫產生適應不良的反應,重則可能造成心理、精神上的疾病,而本篇要討論的PTSD只不過是其中一種精神疾病。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中文學名叫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顧名思義指一個人經歷過極度嚴重創傷後的事情後,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已經影響到生活,甚至形成一種病態的嚴重程度。而通常這類的事件可能包含:
1.個人直接經歷瀕死的情形
2.親眼目睹其他人身亡
3.嚴重的身體傷害,又或者是霸凌、性暴力
PTSD患者常見的症狀隨著不同的遭遇、複雜程度的不同會稍有出入。但是一般常見的幾種症狀可能會有以下幾點種,而也是本篇討論的三部台劇裡可見的PTSD症狀。
1.創傷經驗再體驗
2.過度警覺、易受驚嚇、失憶
3. 逃避及麻木、情緒解離
4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緒
# 《我們與惡的距離》
《與惡》這部雖然是以隨機殺人案開場,典型的利用一場命案討論社會議題,但是整部劇本的設計上並沒有偏頗任何事件參與者一方,細心地處理案件裡被害人、加害人、媒體、親屬及社會輿論等關係人的「善」與「惡」的角度。但也因為這樣,就單論「PTSD」了話並非是《與惡》的主要目的,PTSD只不過是其中一部分。
在《與惡》裡的宋喬安(賈靜雯 飾)是電視台的工作者,但因為工作上的一通電話,讓他的兒子成為了戲院裡隨機殺人案件的受害者。與丈夫之間產生情感的裂痕、責備、內疚、情緒激動、酗酒外,甚至把自我封閉疏遠他人。過了幾年後,才逐漸有了「識病感」並尋求心理治療。
#《火神的眼淚》
《火神的眼淚》是部職人劇,以消防弟兄的職場為主軸去延伸許多議題,例如:消防員是救人英雄,卻因為經費問題導致在救火工具上受到侷限,間接危及到消防員自身救災安全。利用戲劇方式幾乎真實演出消防員這個職業每天所面對到的不合理的待遇、被民眾質疑專業等問題。
以劇中張志遠(林伯宏 飾)為例,在最後那場大火中,張志遠明知道自己對某些救災場景感到害怕並有陰影存在,但仍然進入火災之中救援。最後與死神的搏鬥,終於透過內心喊話及隊友的相挺之下,克服陰影順利逃脫。這也替「需要更重視消防員救災」增添一筆。
前面的劇情演的較偏向職業的外在因素保護,例如合理的待遇、給予專業相當的尊重。而這裡則是透過張志遠及其他弟兄的心理情緒,告訴社會同樣也需要給予這樣的職業一定的心理健康檢查及專業的治療。
#《她和她的她》
三部同樣都有討論到PTSD議題,然而著重的點還是略有不同。就以《與惡》來說,把焦點放在了「識病感」的重要性及治療的方法,這裏的治療除了尋求專業外,也包括身旁親密者或好友等扶持及關懷。《火神的眼淚》相較於《與惡》,算是以職人劇的方式加以包裝,整體上把重心放在專業職業需要心理健檢跟治療的重視,而《她和她的她》卻大大與上述兩者不同。
《她和她的她》是將整部重點放在PTSD之上,並延伸出性侵害、冷暴力、同儕霸凌或是職場性別問題等因素。整部劇幾乎是以第一視角去呈現PTSD患者眼前的世界,有別於《與惡》及《火神的眼淚》是以第三視角觀看整個故事,而PTSD只屬於劇中的一小部分。
在看《她和她的她》的時候,如果沒看過任何簡介就直接挑戰,有數次誤以為是部懸疑恐怖片,劇中女主角 林晨曦(許瑋甯 飾)同時擁有兩個身份,到底哪個是真實哪個是虛構,林晨曦好是困惑,就連螢幕前的我們也跟著推理。數個情境的交錯及替換營造出一個心理及精神病患者的視角,用戲劇方式讓觀眾更曉得PTSD的「失憶」及「解離」這兩個症狀是如何一回事,也是過去兩部台劇沒有顧及到的。
#自我和解
其實不僅是PTSD,任何有可能是心理或精神病患者都適用,除了非常重要的「識病感」之外,再者就是需要不逃避並正視問題並尋求醫療管道或心理治療。除此之外,就是「和解」,與任何事件相關的參與人和解外,更重要的是「自我和解」。綜觀三部來看,《她和她的她》更細膩的把這部分利用每一集的情緒及劇情堆疊出來,在最後一集更是引用作家林婉瑜的詩詞〈世界的孩子〉作為林晨曦與自己、與世界的和解心境。
我也是被愛的
被整個世界所愛
被日光所愛
被層層襲來的海浪所愛
雖然經常孤獨地哼歌給自己聽
我是世界的孩子
有人喜歡的孩子
#給所有認為不被愛的你一段話
在《她和她的她》裡有段台詞這麼說著:「雖然痛苦在你身上留下了傷痕,但這些傷痕不是為了讓你來責備自己。」
要記住的是,「傷痕」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用來責備自己的理由,它是用來提醒自己是多麽勇敢的標記。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ngchenin/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