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陸劇|玫瑰的故事|人生應該是自由創造的。

由 劉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從開播到劇終也有段時間,討論熱度依舊不退。這部改編自香港作家 亦舒在1981年的同名著作,講述著故事女主 黃亦枚的歲月年華裡,在感情、事業與生活中是如何抉擇與成長。雖然感情並非生活中的全部,卻是黃亦玫成長的養分,她與三位男子從相識、相戀到分開,每一段感情都讓「黃亦枚」變得更完整,也讓螢幕前的觀眾看見了黃亦玫是如何在逆境中堅持底氣,勇敢追尋「自由」的一位現代女性。

#莊國棟教會了玫瑰,什麼是自由。

莊國棟與黃亦玫(玫瑰),被譽為神仙組合的愛情,郎才女貌是外人給他們的代名詞,卻依舊敗給了未來。探究曲終人散的原因,始終不是因為遠距離、跨國戀愛的關係,而是在對方的未來裡看不見自己的身影,也得不到對方的尊重。

對於玫瑰來說,她要的其實不是莊國棟永遠留在身邊,這般佔有慾的感情。是期望對方能夠在做決定前好好的溝通與討論,將另一半也一同納入未來規劃的一部分,共同為這段感情付出。但是莊國棟先斬後奏,輕描淡寫的說著「還是可以每天視訊」。莊國棟也曾跟她說「乾脆也一起來巴黎工作,學藝術的應該到更有發展性的地方。」但是在感情裡,從來沒有人願意去談一場讓自己犧牲、委屈的感情。

有很多人說他們兩個的愛情,可以用「在不對的時間點,遇見了對的人」來形容,但我始終不這麼認為。因為從來沒有那個所謂的「對的人」,只有「適合的人」。在莊國棟的感情裡,工作的順位遠高於感情,他是一個不曾為感情改變自己固有工作及想法的人。但在玫瑰的內心裡,始終認為工作和感情是可以同進退,並對自己的生活抱持著「自由」的堅持。

他們確實給外人一種登對、般配的樣子,不管生活型態、個人魅力和氣質都很是契合,因為夠獨特、夠獨立及有理想,所以彼此吸引。但也因如此,兩人不肯為愛情有所妥協,玫瑰不會委屈自己答應去巴黎,也沒辦法給足對方想要的期待與尊重,甚至看向的未來也非一致。這也是往後方文協為什麼可以讓玫瑰點頭嫁給她的原因。他讓玫瑰看見的是,對方不是為了愛情放棄眼下好的工作機會,而是在努力經營愛情的前提之下,找尋更適合的生活方式。

# 方文協還給玫瑰的,是「自由」。

玫瑰與莊國棟分手後,玫瑰放下了一切回到了校園,享受著學習新知、努力的把每一天過得充實。對於當時的玫瑰來說,愛情已經不是必需品。認識學長 方文協後,你說玫瑰是被他追愛的行為才有所感動,還是為了與莊國棟賭贏面子才點頭答應方文協結婚,其實真正的答案只有玫瑰本人知曉。

很多討論聚焦在這兩段感情,比較誰更適合玫瑰、比較哪個處境更應該怎麼做。有人認為莊國棟更適合玫瑰一點,有種門當戶對的感覺,但也有人覺得方文協除了自卑、控制慾的缺點,對於感情的付出遠比莊國棟來得更適合玫瑰。我更認為在認識方文協後的玫瑰,其實只是想努力把他從上一段感情所學到的、體悟到的人生金句實踐在未來的感情裡,並不是真正的把「先愛自己才愛別人」這樣的話透過內化而散發出來,也不是真正的理解到在感情裡的「自由」是怎麼一個模樣。玫瑰並不是真正的和莊國棟賭氣,而是她在與自己的命運賭氣。不然,她也不會在答應結婚前對著方文協說:「他們說唯一結婚的條件是要對對發自內心的愛慕和欣賞。」

他與方文協的感情從結婚開始才有了愛慕和欣賞,然而從兩個人的喜歡開始早就應該存有愛慕與欣賞才是。感情能夠昇華進入一段婚姻中,除了愛慕與欣賞,應該彼此間的信任與尊重更是重要。但是早在方文協掂起腳尖愛著玫瑰的時候,這段感情早已注定是不對等,也為往後離婚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溥家明送給了玫瑰,一雙自由的翅膀。

所謂靈魂伴侶,大概指的就是溥家明與玫瑰這一款的愛情。他們的相識在於欣賞彼此的才華、他們的相愛擁有愛慕及尊重,同時溥家明帶著玫瑰看見了另一種生活的樣貌,狂野、自由、奔放,同時又有著溫柔及內斂的感受,玫瑰和溥家明學習怎麼騎擋車、和他一起討論事業上的合作,在藝術上展現了對彼此之間的愛意。

在溥家明身上也看見了什麼叫做「愛就是接受對方的全部」,除了玫瑰之外,他也愛著她的女兒小初,在他的心中,小初和玫瑰的感受都放置於他自己之前。玫瑰每每從後照鏡望向後座時,他看像小初的模樣,總是不經意露出幸福的笑容。同樣,莊國棟也曾短暫的回國後,與玫瑰母女相處過一段時間,但莊國棟心存的早已不是愛,是執著。「為愛而愛,是愛。為執著而愛,是鑽牛角尖。」此話對於莊國棟這一生在感情裡糟的坑來說,實在諷刺。倘若莊國棟愛著玫瑰,當初就不會不顧玫瑰感受,也不會在這同時無法連同小初一起愛護。他要的,只是想追回當初的玫瑰,而非眼下的她。

然而,好景不長,故事卻配給了這對靈婚伴侶一段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的相愛時光。最終溥家明因病而死,玫瑰雖然遭受打擊,卻也在往後的日子裡慢慢的體會到了另一種實現「愛」的方式。最後裡面的一句話,「記住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活成他的樣子。」在往後的生活裡,玫瑰飲用了美國詩人Walt Whitman的《大路之歌》:

「從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
   凡是我遇見的我都喜歡,一切都被接受。
   從此我不受限制,我使我自己自由,
   我走到我所願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絕對地主持著我。」

#有關何西與自由。

那麼,玫瑰與何西呢?這一次,不再是別人帶給玫瑰什麼,而是玫瑰分享自由給了何西。

《玫瑰的故事》將這幾段感情不等比例的先後出現在玫瑰的一生中,有人認為即便溥家明沒有過世並與玫瑰結婚,最後可能也是失敗收場,因為玫瑰是個嚮往自由的女生。也有人去討論每一段感情對於玫瑰來說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時機點遇見誰更合適。但我認為這部劇的價值不是在於擇偶的條件如何篩選,也不是去檢討現實生活中雷同的際遇,反而是在教會每個人「要有做決定的勇氣,也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

人有無限的可能,這句話是個老掉牙的經典名言,但用在玫瑰身上卻是恰到好處。玫瑰在每一段感情結束之後,總是將人生翻篇,去挑戰了自己不曾完成或嘗試的。去異地唸書拓展視野、開美術館擁有自己的事業、學著如何開飛機認識不同的自己。其實這樣的舉動是非常需要勇氣的,擁有自我療傷的能力,在過程中更沒有拋棄自我,而是站在自己的底氣上,培養對生命力的韌性。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ngchenin/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

Tagged , ,

發佈留言

Specify Facebook App ID and Secret in the Super Socializer > Social Login section in the admin panel for Facebook Login to work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