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藍調時光》裡,還記得「一百個月亮」的故事帶給了我們滿滿的感動與淚水。當時,英玉跟春禧的孫女恩奇,一同在店裡畫著那幅一百個月亮的畫時,他們對話著:
恩奇:「我爸爸說他知道某個地方可以看到一百個月亮,
他說只要去那裡可以一次實現一百個願望。」
英玉:「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恩奇:「我跟我爸爸、媽媽一起過得幸福。」
英玉:「你懂什麼是幸福嗎?」
恩奇:「就是看著彼此笑得很開心。」
很簡單的對話,對幸福最簡扼的定義,卻足以引起我的注意,甚至把對話抄寫下來成為文章的開場白。不禁讓我想起去年《海岸村恰恰恰》裡,年幼時的斗植曾與爺爺慶祝生日時,臉上笑容滿溢的許下著生日願望「請讓我和爺爺永遠『幸福』地生活。」這樣的期許看似簡單又渺小,卻又是如此的奢侈。
還記得前些日子,我開始在誠品裡找尋著「幸福是什麼」的書籍,買下了一本《就算悲傷也還是能夠幸福》,並開始嘗試重新理解「幸福」。看到裡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中文的「幸福」翻譯成英文時經常用「Happiness」這個詞,但其實幸福不是快樂的意思,而是好的人生-充裕滿足、不虞匱乏、富有意義。幸福的人生不見得輕鬆、愉快;人生或許艱辛,但是有意義。
很妙的是,當一個稚嫩的孩子用最少的幾個字就表達出他們對 「幸福」的看法時,你會發現他們幾乎在句子裡用的都是正向的詞,而大人對於幸福的定義多少有點喜憂参半。「幸福」的定義從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或許是因為當我們越活越年長,歷經了許多人生好的與不好的,我們更能夠完整、適切地把「幸福」的定義表述出來。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這麼寫的「我們如何談論悲傷,以及更好地與自我和解」,說著學習「如何悲傷」是理解「如何快樂」重要的第一步。因此,這篇我想要用書的副標題來分享這兩部劇裡是如何把「幸福」交到大家的手裡。
# 如何悲傷 / 向過去的自己和解
與《海岸村》不同在於,十六集的《藍調》裡,每個人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在每個故事裡他們都學著在向過去的自己和解。《藍調》引人入勝的莫過於隨著越後面的集數,每段和解的過程更是細膩且動人,像是<英玉和定俊>、<印權與浩息>、<英珠和阿顯>、<東昔和玉冬>,這些都是值得一再拿出來細細品嚐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英玉成功放下對過去前任們的偏見,選擇相信眼前的定俊是可以將自己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姊姊也同樣幫做家人一樣。英珠和阿顯不再因爲有過不完整的家而選擇放棄生下腹中的孩子,兩位的父親,印權與浩息更是放下過往的情節選擇成為親家。而東昔和玉冬之間的情感,更是整部劇的畫龍點睛。而《海岸村》裡則是在尾聲藉由坎離奶奶慢慢地幫助抖植放下過去,與自我和解的重要角色。
雖然《藍調》用每個不同的故事將一生所有的際遇切割成許多面向,但在最後依舊以「離世」作為結尾,《海岸村》亦是。但仔細的去看《藍調》裡的玉冬和東昔的故事,與《海岸村》裡的坎離和斗植的故事,兩者幾乎是傳遞出不同的感覺。《海岸村》更多的著重於「如何悲傷」,《藍調》則是把重點放在「自我和解」,也就是最後邁入「幸福」二字的關鍵。
還
記得《海岸村》裡的坎離奶奶在離開前留了一封信給洪班長,信裡是這麼說的:
「斗植,人必須要活在人群裡,有時人生很沈重,不過要是你生活在人群裡,就像是你背我一樣,肯定也有人會背你,所以斗植,不要把自己關起來。」
羨慕當時抖植身旁有著一位溫柔卻足夠堅強的惠珍,當時的惠珍是這麼安慰抖植的,「失去心愛的人時,必須要徹底難過個夠,不然的話,悲傷會佈滿全身,最終爆發。」
其實生活中鮮少有人真正的像惠珍那樣如此正視「好好悲傷」這件事情。甚至更少人會像這篇所提到的書名,會把「悲傷」兩個字與「幸福」掛在一起。我們更是很難否認那些在童年、過往所留下的傷痕、或記憶,很難不影響現在與未來的我們。我們所有的不幸與幸福,幾乎都可以追溯過去某段刻苦的經歷,甚至認為必定是經歷了寒徹骨,才能能資格談論撲鼻香。
然而,唯有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切割過去,才是跳脫未來不幸的開始。就像是《藍調》裡最後出現的一段話:
有個使命我們不該遺忘,我們生於這片土地,並非為了承受磨難與不幸,我們為了幸福而生。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ngchenin/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