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俗女養成記》第二季演完,在各大平台上都創下亮眼的點閱和收視。更是在最近,導演 嚴藝文終於鬆口表示第三季拍攝的可能。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這部成功擄獲觀眾的關注呢?
#從痛苦中解救自己
「我是陳嘉玲,一個住在台北但永遠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兒,今年39歲。」
陳嘉玲,年紀39的她已經是大家口中所俗稱的「大齡女子」。在台北工作,作為一個公司老闆的秘書已經有六年之久,也與男朋友有著結婚的打算。就在此際,她辭掉了工作,拒絕了男友的求婚,果斷的放棄了台北,回到了台南老家。設想,今天換作是你,眼前似錦卻放棄了一切重新來過,你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快樂是什麼?」
其實我們知道自己生活如此沈重的原因,我們也知道痛苦的理由是什麼,我們只是裝作不知道,漠視著不快樂任意滋長。然而,這樣的漠視有時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的心理,也是所謂的「莫非定律」。其實,所有的事情中總是有著變壞的可能,並非一昧的追求著世人眼中所定義的勝利組生活模式,就是成功。有些成功的人,也並非都是快樂的。
#重新認識自己
「妳現在要做媽媽了」
故事裡,不管是第一季或是第二季,可以發現陳嘉玲重回台南,和家人重新相處的過程中,他也不斷的在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了解了曾被他忽視的或不曾重視的生活層面。他學習了愛人的定義,怎麼愛自己、怎麼愛著家人、怎麼愛著伴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生產的那幾分鐘。
待產前,她信誓旦旦的決定生下孩子,即使沒有孩子的爸,她好像認為自己的堅強是足夠撐起這一切。但是臨盆前,即使家人總動員的陪伴,男友也和解到場給予相伴的力量,在被推進產房時的那刻,內心的恐懼跟慌張頓時讓他意識到,原來作為一個母親所需要的堅強,原比他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最重要就是媽媽,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的孩子,我應該要跟他站在一起,不是嗎?」
陳嘉明,其實內心是喜歡男生的他,卻一直不敢向家裡的人開口。其實,這段也演出了現在時代下,許多被稱作同性戀者的他們,和家人之間的互動。雖然一時之間家人或許難以接受,但是站在家人的立場,為人父母的角度來想,其實孩子的性向不管如何,都不會真的影響到孩子對我們的愛,當然,更不會改變你愛孩子。反而,倒是正在孩子在此時此刻,更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關愛。
即便世界上有些人依舊不贊同,父母的支持卻足以撐起那塌下來的整片天。
這是一部雙向的劇,不僅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在同樣的一件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是主角,畢竟所謂的認識自己,就是藉由不斷情感的交流,從中塑造出更美好的自己。當然,作為伴侶中,不是只從女生或男生單方面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樣貌,一段親情中,也並非只有孩子一昧的妥協、認錯,應該是父母也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怎麼扮演好家人的角色。
#原諒自己
其實,這這兩季當中有好多好多,在人生中不同年紀對生活的矛盾和感嘆。年輕對愛情的抉擇和煩惱、成家後面對婚姻中的伴侶和自我,又或是年老後感嘆時光的飛快,卻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但是,我覺得在這些人生際遇、煩惱困苦中,第一季結尾中,陳嘉玲所對自己說過的一段話,很適用在任何時刻、任何背景之下:
「那都不是你的錯,原諒自己,才能把一切都放下。」
或許學會和自己和解,諒解自己,也是人生中成長的過程。我們不用在意著每個人生階段必須要完成什麼,好像不照著計畫執行就是人生中的遺憾。我們也不需要因為心軟或愧疚,而免強自己接受所不想接受的感情或事物。更不用回首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做些什麼事情,因為我們都已經足夠好了,也足夠辛苦了。
送給大家一段電影台詞,是出自於90經典電影《愛在巴黎日落前》: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instagram-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