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之道》由徐漢強執導,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一個顛覆傳統的陰間世界。故事圍繞王淨飾演的「同學」卓曉雷展開,她的父母總是將姊姊的優秀成績作為比較,並透過「努力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她的期望。儘管她努力迎合家庭的期待,但最終卻因為一場天災而喪命。死後,她發現要在陰間存活,竟然還得靠「嚇人」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電影將現代社會的「被看見」焦慮投射到鬼魂世界,並透過輕鬆詼諧的方式,探討成功、認同與自我價值的定義。
#死後比活著還累?
在《鬼才之道》的世界裡,鬼魂若想繼續存在,就必須成為厲鬼,製造都市傳說,否則將徹底消失。這種設定幽默地映射了現實社會的競爭壓力,讓人不禁發出「連當鬼都好累」的感嘆。王淨飾演的「同學」生前努力追趕家人的期待,死後卻發現,陰間仍然充滿競爭,甚至還有「厲鬼徵選」、「 嚇人直播」等荒謬規則。這種黑色幽默不僱讓觀眾捧腹大笑,也讓人深思:難道我們的價值,真的只能透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嗎?
導演徐漢強曾在訪談中提到這部電影是拿自己當prototype在發想拍攝,從小對於「獎狀滿滿」逐漸形成長大後的創傷,即便執導的《返校》上映迅速成為當紅話題,票房更是賣座,但也有些敏感政治話題產生,徐漢強卻把這樣的成就視為一種壓力,好像即便已經長大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卻還是要不斷向社會證明自己的存在般。好比電影裡那些不再被活人惦記的鬼,必須靠業績生存並向「體制證明自己的存在意義」。文章更提到:「當徐漢強把自己的童年創傷,連同創作生涯的無力、慌亂都串連起來,才意識到自己對廁所女鬼根本不是憐憫,而是共情。」
我們究竟還要多努力,才能夠換取不用努力呢?
#真實感覺活著
張榕容飾演的「鬼后」凱薩琳,曾經是陰間最受矚目的厲鬼,卻逐漸面臨後輩崛起的挑戰。她對「同學」既嚴厲又關懷,展現出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對「同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嚴格訓練,愛之深責之切,每次在同學快要放棄時,總是會陰錯陽差的意外成功,凱薩琳雖然表面藐視卻也都看在眼裡。內心一開始雖有顧忌會不會自己帶出來的徒弟,會再次背叛她,但隨著相處長久後,凱薩琳在她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更是在最後的直播比賽為她挺身而出,當她替身,就只為了她能夠「活下去」。
「都當鬼了,為什麼比當人還累啊?」、「都當鬼了,為什麼還要這麼累?」其實對凱薩琳或其他鬼來說,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於是渴望被看見。但是這樣的我們對「存在」有了恐懼進而忽視了「活在當下」才是真正從不快樂中解放自己的治本之藥。很喜歡電影有一幕,主角與朋友一群人為了業績拼命衝出去繼續嚇人,即便已經嚇到了蜿蜒的公路上,即便他們內心知道是沒有辦法成功了吧、即便觀眾看了也知道實在太荒謬太有趣。但這幕之後,王淨說了一句:「到底什麼叫做被看見,我當了鬼還是不知道。但那天晚上,我真實感覺活。」
「或許,最真實的存在,是當我們放下外界的期待,開始真正活出自己的時候,不在於被看見,而在於活在當下的每一刻。」
#「你不需要成為特別的人,沒關係的。」
電影最觸動人心的一幕,莫過於「同學」在經歷一連串努力後,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她對姐姐的新生兒說:「你不需要成為特別的孩子,沒關係的。」這句話不僅是對自己的救贖,更是對所有觀眾的一種安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總被灌輸「要成功、要特別」的價值觀,卻往往忽略了,平凡也是一種幸福。電影用溫柔的方式提醒我們,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外界的肯定,而是能否與自己和解。
當「同學」終於理解到,平凡的自己同樣擁有值得珍惜的價值,她的心靈也得以釋放。這不僅是對角色的成長,也是對我們每個人心靈的觸動。在充滿外界競爭與標準的當今社會,許多人常被要求以超越他人的方式來定義自我,卻忘記了每個人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光芒。電影的結尾,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反思,對活著的人來說,所謂真正的「自由」,從來就不是「死亡」,而是來自於對自己平凡的接納與愛,擁抱當下的自己,而不必總是追求外界的肯定。正如電影所傳遞的…..
「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成功的定義,而在於能夠與自己和平共處,並擁抱每一個當下的存在。」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ngchenin/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