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X片單公開

影集|混沌少年時|有毒的社會,有毒的環境,即便是無害的家庭。

Netflix的英國迷你影集《混沌少年時》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深刻的社會議題為背景,迅速引起觀眾的熱議。這部劇集雖然僅有四集,但每一集幾乎都以「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呈現,情感張力十足,看了很是壓迫,劇情更是緊湊且震撼。它圍繞著一位13歲的男孩傑米(由Owen Cooper飾演),他因涉嫌謀殺女同學凱蒂而被逮捕,隨著劇情展開,觀眾將會慢慢知曉背後隱藏的原因,更揭露出現代青少年在網路與現實中不被輕易看見的問題。

有毒的社會

《混沌少年時》每一集的主要登場人物不一定是傑米,有可能是透過刑警到學校找凶器及犯案動機、同校的其他學生、傑米與心理師的對話及互動,或是傑米的家人,讓觀眾從傑米的生活環境裡拼湊出傑米的犯案動機,甚至逐漸點出整部劇要講的核心問題。

第一集的劇情設定巧妙地影響觀眾的觀感,使人們相信年紀尚小的傑米憑藉其聰明才智,在偵訊過程中巧妙迴避問題,甚至讓律師與警察局的醫護人員私下讚賞:「是個聰明的小孩。」這樣的鋪陳無形中強化了「傑米是故意殺人」的印象。然而,隨著劇情發展,當刑警與就讀同校的兒子亞當展開對話,案件出現戲劇性的反轉,不僅揭露新的線索,也讓觀眾逐漸意識到事情遠比表面看起來更複雜。這種敘事手法讓觀眾在不斷質疑自身判斷的同時,也映射出社會對青少年的快速標籤化現象——社會往往急於將問題歸咎於個人的道德缺陷,而忽視了家庭、學校與網絡文化等系統性因素對青少年的深遠影響。

有毒的環境

在調查傑米的犯案動機過程中,刑警親自前往他的學校,而校園內瀰漫的壓抑與不適感不言而喻,甚至讓刑警不禁直言:「這裡實在是太可怕了。」這一細節不僅突顯了學校環境的問題,也間接映射出教育環境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的深遠影響。與此同時,當刑警的兒子亞當揭露 Instagram 上的互動時,大人們普遍認為傑米與凱蒂因為在彼此的貼文下留言,就代表兩人是朋友,然而亞當卻點破了殘酷的現實——那些看似無害的表情符號與簡短文字,實則是青少年在網絡霸凌中常見的隱晦手段之一。這種錯誤的認知差異,也反映出成年人與青少年之間的理解鴻溝。

當「非自願單身文化」、「80/20法則」、「Manosphere」以及「紅色藥丸」這些詞彙從亞當口中出現時,它們不僅僅是一些專業術語,而是揭示了當代青少年如何透過網絡塑造自我認同與性別觀念。劇中的傑米在遭受校園霸凌的同時,也深受這些網絡思想的影響,進而對女性產生敵意,對自身價值產生錯誤認知。例如,「80/20法則」聲稱80% 的女性只會選擇 20% 的男性,這使得像傑米這樣的青少年開始相信,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被接受,進一步加深了自卑與怨恨的心理。

這一點在第三集中,傑米與心理學家的對話中表露無遺。他的情緒管理問題、對女性的不健康看法,乃至於他對自身社會定位的迷惘,無疑成為現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困境的一個縮影。這些元素交織在劇情之中,使得每一個行動與決策的背後,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更深層的社會文化壓力,並進一步思考當代的網路環境、性別角色期待與教育體系,究竟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與行為選擇。

即便是無害的家庭

即便是一個表面上無害、充滿關愛的家庭,在有毒的教育環境或扭曲的社會文化影響下,依然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混沌少時》透過傑米的家庭,揭示了這種看似溫和卻潛藏著令人擔憂的養育問題。

傑米的父親曾在童年時期遭受父親的嚴厲體罰,因此在教育傑米時,他選擇了完全相反的方式——極力避免責罰,給予更多的保護與包容,希望孩子能夠在沒有恐懼的環境下成長,認為只要傑米待在房間裡就都沒有事情發生。然而,這種「過度補償」卻讓傑米缺乏對責任與後果的正確認知,甚至對自身行為的影響力毫無概念。父親試圖用溫和的方式改變自己的童年陰影,卻忽略了真正的教養並非迴避衝突,而是建立健康的價值觀與行為界限。

然而,家庭環境並不是影響傑米行為的唯一因素。學校的霸凌文化、同儕的影響、以及網絡世界傳遞的極端思想,共同塑造了他的世界觀。他的挫折感在這些環境中不斷累積,使他對社會與人際關係產生了扭曲的理解,進而影響了他的行為選擇。

最終,《混沌少時》讓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只是家庭教育的結果,還受到學校、社會、網路文化的多重影響。傑米的悲劇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而是許多看似微小的環境因素逐漸累積,最終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ngchenin/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

Tagged , ,

發佈留言

Specify Facebook App ID and Secret in the Super Socializer > Social Login section in the admin panel for Facebook Login to work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