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泥娃娃》上映後僅一週,便以 2400 萬票房奪下全台新片冠軍,成為近來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作。論恐怖程度,網路上流傳這麼一句話:「如果當年的《咒》是第一,那麼《泥娃娃》絕對是第二」,而這句評價是否屬實,就得由觀眾親自走進戲院,一探究竟。
論作品的細膩程度與故事的完整性,《泥娃娃》絕對值得一看——不僅值回票價,更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場宛如《大法師》般的恐怖畫面,最後竟奪走了無數觀眾的眼淚。究竟這部片的迷人之處在哪裡,以下無私分享給你們!
(劇透成分高,請慎入)
# 故事背景
故事主角旭川(楊祐寧 飾)任職於一家 VR 遊戲公司,身為企劃的他,正積極準備向上層提報自己的新企劃。就在此時,公司內部也同步開發著另一款以「知名凶宅」為主題的 VR 恐怖遊戲,實地搜集造景的同事把現場資料帶回公司時,也把殘破的泥娃娃帶了回來。
這尊「泥娃娃」,正是凶宅女屋主生前的創作之一。身為藝術家的她,熱衷以泥土捏造人形,並在每尊泥偶背後貼上或刻上符咒,深信其中蘊含靈性。然而,當旭川為了協助遊戲開發,將資料與這尊泥娃娃帶回家後,一連串詭異的事件,也在無聲之中悄然展開……
# 一語雙關的一段話
旭川的老婆 幕華(蔡思韵 飾)是個文物修復師,自從泥娃入家門後,她的狀態變得越來越不好,自從修復了殘缺的泥娃後,事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認誰都不會先聯想到泥娃娃封印著厲鬼,更不會想到幕華可能是被附身。
旭川一開始認為只是懷孕的關係,老婆才會情緒不穩定。在公司若有所思的他,或許在思考怎麼樣才能緩解老婆的不適感、為什麼老婆會脾氣不好的對著自己,就在同時,被同事叫去陽台聊天,最印象深刻、最愛的片段之一就是這幕的對話…
當時旭川說道他的老婆曾經對他說:「我的身體裡面住著另一個人,你可不可以陪我一起面對?」
而旭川半知半解的告訴主管:「會不會其實,懷胎十個月不是在等小孩長大,是在等我長大?」
編導在台詞上玩弄一語雙關,一方面營造家庭的羈絆,讓旭川慢慢的將專注力從工作上轉回孕婦老婆身上,懷胎10個月的不容易,有的時候做為女性要的不是男生一肩扛下所有的生計,而是那重要時刻的陪伴,對於小孩生長過程的不缺席;一方面也正在暗示旭川,幕華的身體已經慢慢的被厲鬼佔據。
同時,故事也即將走入最精彩的環節!
# 禁錮符的後續
鬼片中最關鍵的環節,莫過於「驅魔」。為了讓慕華母子平安回到自己身邊,旭川找來對符咒相當熟悉的阿生(張軒睿 飾)協助。與厲鬼正面交鋒的片段中,就能得知附在幕華身上的鬼不僅兇狠,對身體也是有特別挑過的,不然怎麼能夠讓幕華做出高難度的大法師呢!
看到這裡我完全用敬佩的眼神觀看後半部,後續也從其他訪談得知這幕全程由演員本人演出,沒有替身。
此外,整段驅魔橋段的節奏與劇情安排也相當流暢,沒有一絲突兀或生硬。阿生這個角色本身帶著一股神秘氣質,他繼承父親的志業,四處搜集符咒,這次更為了取得「禁錮符」的畫法而冒險進入凶宅。儘管劇中對他的背景著墨不多,但這份「未知」反而成為角色魅力的一部分。最後的彩蛋更揭開了一絲新的謎團,讓人對阿生的故事及後續的故事充滿好奇與期待!
# 最後的punchline
整部片我最、最喜歡的,就是結尾。誰也沒想到,看完蔡思韵那場「大法師」的恐怖名場面後,竟會在最後被情感打得措手不及、甚至想哭。
鬼故事結合親情並不新鮮,但《泥娃娃》巧妙地加入了「VR 遊戲」這個現代元素,讓整個主題多了一層現實中的遺憾感。它不只是恐怖片的驚嚇,而是用科技去觸碰那份「想再見一次」的思念。這樣的情感處理,讓人聯想到日本或泰國的一些手機、家電廣告——同樣以科技作為橋樑,彌補現實裡親情的缺口。
而在《泥娃娃》中,我看見了這份創意與巧思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此讓我對這部電影的完整度與情感收束,讚嘆不已。
如果想獲取更多資訊,那你一定要追蹤IG帳,獲得更多一手消息!!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