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許光漢及黃袁澧主演的《他年她日》已經在各大影廳上映,是資深監製張艾嘉與新銳導演龔兆平共同執導的一部奇幻愛情故事,並拿下多倫多國際影展「榮譽提及獎」,更是加入2024釜山影展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ACFM),一舉成為國際影壇矚目的焦點之作。
有趣的是,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映後,消費者的口碑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評論。撇除一些大部分的網友一致認為可以處理得更好的細節(例如:配音、服裝或出不出戲等問題),這部的題材創新度及背後所隱含的愛情觀,是蠻值得討論的!
# 我才不管你的時間,我的時間。
在電影裡,世界因為一場地震,被劃分為了兩區塊—「優日區」及「長年區」,兩區以海中央的「重力牆」相隔,而這道無形的界線,也象徵著時間與命運的斷層。由於時空的扭曲,優日區的一天,相當於長年區的一年。
這樣的時間差,延伸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與社會樣貌,優日區長年沐浴在陽光下,醫療完善、生活富足;長年區則被困在永無止盡的勞動循環中,工業密布、醫療落後、人民艱困求生。也因如此,優日區的醫療人員私自組成「小鴿子」團隊,暗地裡不定期的偷渡至長年區,給那些沒有社會底層需要求醫的人民治病。就這樣生活在長年區的薯仔(許光漢 飾)與小鴿子裡的安晴(黃袁澧 飾)相遇,當時的他13歲,她28歲。
就這樣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裡,她們從相遇、到相戀,最後走向別離。
# 我等了你好久…
後來,長年區的天氣不穩,安晴當時的腿部也受了傷,再加上她準備要成為正式醫生,短期間內可能無法再前往「優日區」。但是,任誰也知道安晴的一天,是薯仔的一年。就這樣,在薯仔的時間裡,好幾年過去了卻沒有收到安晴的消息。
電影這樣的時間扭曲,讓我想起了曾經和一個人相識的時候,我們是台灣與美國的時差,兩個不同的國家,所在不同的時區。每次可以在網路上相遇的時間,總是我等你起床,你等我起床。慢慢的,我們不再這麼頻繁的聊天,可能是因為某一方就像安晴一樣,眼下有著更需要傾心的事情,而另一方的時間軸像是被拉長了一樣,就像薯仔的世界裡已經像是度過一年一樣的久。
等待的那一方,就像是把心交給了長年區,任由對方恣意地拉慢了自己的時間。
# 跟我一起走好嗎?
後來,薯仔冒著可能喪命的危險,在氣候最不穩定的時刻橫渡重力強,只為前往優日區尋找能救弟弟的藥品。當然,他也在那裡遇見了她。只是強烈的重力讓他無法立刻適應優日區的環境,昏迷了好幾天。醒來時,他看見的第一個人,就是安晴。那一刻,薯仔真心希望安晴能跟他一起回到長年區生活,並肩救助更多需要幫助的病人。原以為這是一場通往童話結局的愛情故事──兩人相愛、相隨、終得廝守。
然而,當安晴輕輕說出「再讓我考慮一下」的瞬間,薯仔早已明白,這句話的背後,其實已經是拒絕。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安晴向周醫生詢問:「為什麼薯仔不能留在優日區?」周醫生的回答,也正揭示了整個故事的核心議題….
「選擇是需要勇氣的,更需要足夠的愛。」
故事的結局,誰也沒有選擇誰。薯仔無法留下,安晴也未能跟隨,兩人的道路最終分開。這不是典型的童話愛情,而是一種帶著遺憾的成熟選擇──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現實的限制,也都在自己的世界裡承擔責任。雖然兩人的心仍有交集,彼此也曾想過「如果可以」,但命運和環境的阻礙,讓這份情感只能停留在心底。如果說這部走的是科幻愛情的路線,倒不如說,它描繪的是在極端條件下,每個人對愛、責任與選擇的掙扎與矛盾。
#後記
看這部的同時,想起了台灣與美國的距離,常常在想,如果沒有這些時間與距離的條件是不是我們就在一起了?看到最後的瞬間,也理解了曾經的他,為了不想失去一段關係,順應了我的想法,搬到了離我家不到幾公里內的租屋處繼續生活,他比我還有勇氣的在愛著我,但我們始終敗給了不適合。
我才曉得,感情裡沒有所謂的「一定」。不是沒了時間與距離的限制,一定可以在一起;也不會因為縮短了距離與相見的時間,就一定會減少摩擦。因為時間在走,多的是從未想過的變數等著我們去面對,只求遇到想與自己一起面對問題的薯仔❤️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ngchenin/
也可以追蹤我的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ingchenin/